顯示具有 有感而發-人生感悟-心靈雞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有感而發-人生感悟-心靈雞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感謝 Dr. Ng Kwee Tek | 我把他收錄在《那些癌童教會我的事》裏

 
一直堅信,總不忘在不同階段,擺放不同的「天使」在我的身邊,包括這位我們認識超過十年的 Dr. Ng。 

他的那句:God Never Wrong,讓我堅信到現在。
(文字延申閲讀:God Never Wrong)

他縂像父親一樣,關心著我倆。每一次與他見面,縂有聊不完的話題;聊近況,聊生活,聊孩子,了生活際遇,等等等。前幾天。特意將我的書《那些癌童教會我的事》親自給他送過去。遠遠的看到我,他便以非常慈祥的笑容迎接我,並伸出了他那雙厚重的右手,送上了“Congratulation Yieng Lee”的祝福。我用我的右手迎合,被他的手緊緊的握著。我忘了他説了多少次的 Congratulation...

會把書本送給他,是因爲他對我們夫妻兩一直以來的照顧及鼓勵,被我收錄了在我的書裏面。

依稀記得當初寫稿記錄這一段文字的候,排版之時需要搭配合適的照片,我們便聯係了他。他很驚訝,立馬就答應,并且相當的配合我們。爲了拍到搭配文字的照片,拍攝那日,我們把大妞小妞帶上。

整個過程,在非常愉悅的氛圍下順利完成。感謝他願意抽出時間,跟我們一塊完成拍攝的工作。感謝他對我們夫妻兩的關愛,溫柔得來,又非常有力量。

收到我送上的書本,他難掩興奮的心情,直言看不懂中文的他,一定會讓他的女兒閲讀翻譯給他聼,呵呵~ 我於是順勢翻開了那章收錄了我們合照的頁面給他看。

謝謝 Dr.Ng。謝謝他,像個朋友,像個弟兄,像個父親,多過像個醫生;感謝神,縂在不同的階段,擺放不同的「天使」在我的身邊,在必要時,給我們一些引導,一些亮光,包括許多年前,他説的那句:God Never Wrong是啊,多麽簡單卻有力的真理:God Never Wrong

是的,是這句話,讓我不再耿耿於懷,不再執著於現在就急於知道真相,反倒堅信,神的安排,是最好的安排。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我說故事, 你願意聽嗎?

|我說故事,
|你願意聽嗎?
 
我是靚麗雁子,
一個很多故事的人。



🔲倒數19日



 相關文章:
 (二)《那些癌童教會我的書》新書發佈會 | 感謝出席的每一個你們            






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閲讀日記】:好書推薦 | BECOMING MICHELLE OBAMA 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

不曾欣賞過政治人物,Barack Hussein Obama 除外。不知道爲什麽,我就覺得他跟許許多多的政治人物不一樣,感覺他登上美國總統的職位,真的不是圖名利和錢財,而是衝著為國家做出貢獻而來的。也是基於這份欣賞,讓我會對 Michelle Obama 所推出的BECOMING MICHELLE OBAMA 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動心;想從這位前總統夫人角度,去認識這位美國前總統。感謝在我心動還沒行動的時候,網友 Emily Ng 的“點火”,讓我不至於錯過一本這麽好的書。

謝謝 Michelle Obama,她那500頁的白紙黑字,證明了我沒欣賞錯人,也沒看走眼。

用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終于把這本書—— BECOMING MICHELLE OBAMA 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讀閲完畢。

這是目前我讀畢最厚的書籍,整整500頁。但,它立馬成爲目前我個人最愛的 TOP 3 的書籍之所以需要3個月時間,是因爲生活太多繁雜事務要忙,沒能廢寢忘食的沉靜在此書的文字和情緒内,只能善用碎時慢慢閲讀。

閲讀的過程,情緒真像坐過山車,高潮迭起;又像初戀的感覺,讓人深陷得無法自拔。但,其實除了文字帶來的情緒,真的獲益良多,也如此的鼓舞人心!感謝 Michelle Obama 寫出了這本書,謝謝她的故事,激勵人心,也如此的撫慰人心。在此強力推薦給大家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謝謝你,是最棒的醫生。

來不知道,一帆風順是啥滋味。
是甜的味道重一些,還是辣的味道多一些,呵呵。

只知道,當命運一次次不偏幫的時候,
就繼續腳踏實地的面對,然後往前。

因爲你始終相信,人生除了生死,其它都是破事;
因爲你也始終相信:God Never Wrong。
那是數年前, Dr. Ng 贈送的一句話;
一直銘記于心,也不斷激勵著自己。

數日前,撥電預約時間,
按慣例進行一年一次的體檢。

推開他全新的診所,
看到的,依舊是那張熟悉不過的臉龐,
臉上無時都挂著慈父般的笑容。
他的笑容,不僅讓人完全沒有距離感,
也很能安慰人。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閲讀日記】:好書推薦 | 媽媽的悔過書




剛剛把這本書閲讀完畢,覺得裏頭有太多可取之到處,所以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尤其是給媽媽們。當然,爸爸要看也是可以閲讀的,呵呵。先簡單所以做一些介紹,爾後會告訴大家,我爲什麽會推薦此書。

作者簡介 :李柳南

李柳南一位積極活潑又樂觀爽朗的校長,於二0一三年獲頒大韓民國教練式輔導大會「年度教練獎」。李校長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首爾教育大學,十九歲時開始擔任教師,憑著十足的幹勁,只要是她負責的班級都能拿到第一名的成績,並在各種研習中名列前茅,三十多歲時開始在教學領域擔任「培訓老師的老師」。為了避免有更多父母和她一樣以「愛」之名而對子女犯下錯誤,在韓國及世界各地針對父母與教育者舉辦演講,期望父母們更加成長,同時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現為首爾明新小學校長、崇實網路大學青少年教練式輔導諮詢學系兼任教授、HD幸福研究所情緒教練式輔導一級講師、韓國教練式輔導協會KPC專門教練。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Ha'Labo 「我們關愛兒童」慈善計劃與 電影 💟《媽媽好》感動出發!

上週有幸受邀出席電影《媽媽好》的特別放映會;感謝博友的邀約,也感謝 HALABO HAIR AND SCALP MANAGEMENT,讓我們能 「搶鮮看」!

《媽媽好》是我國國寶級演員-拿督黎明的遺作。原本她想親自演出電影中老母親的角色,但後來因爲身體狀況不允許而後沒有參與演出。這個角色後來改由黎明姨的幹女兒——余麗莎演出。但,黎明姨的身影仍會出現在電影開場及結尾,那是她身前預先錄好的宣傳片段,親自為電影宣傳。

《媽媽好》其實也是黎明姨提供創作靈感的電影。電影的靈魂是「愛」,提倡的,是「愛是永不止息」。劇情也敘述了長輩堅持的“家和萬事興”,所以電影看了出了溫馨外,還真的很感動。電影講述一位年老的母親意外跌倒後,被送入醫院。兒女們不僅對照顧她的事兒起爭執,更可悲的是兒女們也開始爭家產。後來,更上演了親人之間彼此互相傷害的慘劇。但,後來,因著老母親的訓誨,改變了故事的結局,也因此有了完美的 happy ending! 

電影由多位大馬藝人演出,包括女主角林奕廷,余麗莎,梁祖儀,大馬童星小薇薇等藝人合演。電影也邀來了一些藝人客串演出,包括李洺中,林德榮,童冰玉等。

Ha’labo Hair and Scalp Management  「關愛兒童公益活動」

《媽媽好》的特別放映會(2019年5月21日),其實同時也是 Ha’labo Hair and Scalp Management  「關愛兒童公益活動」的推介禮。Ha’labo Hair and Scalp Management 一直以來秉持 「愛,分享,服務」做為他們的服務理念。與《媽媽好》所要帶出的訊息及其吻合,所以就帶顧客們領先觀賞這部從滿愛的電影。

Ha’labo CEO —— Joe 告訴我們,其實 Ha’labo 自2007年開始實施兒童公益活動如果你也想對世界各地不幸的孩子們送出溫暖,那不妨關注這項公益活動。以下是 Joe 的理念:

“在過去的18年,我們Halabo這個大家庭一直都相信一個由心而發的三大理念,'愛,分享與服務',很幸運的,今天秉持我們的信念及在座每一位的支持,我可以在這里通過大銀幕向大家介紹這項'我們關愛兒童'公益活動,

我和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幸運,幸福的,因為我和您至少現在已經是安全健康成長的一個人。我相信您也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的基本生活需求,教育,飲食還是醫療保健都是不愁沒有的。可是您是否和我一樣這樣想過,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群兒童沒有我們那麼幸運,和我們的童年不能相比。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可以借由我和Halabo大家庭的能力幫助需要我們的兒童們。也因為我們對兒童福利的熱情,所以促使我們從2007年起就開始實施兒童公益活動。

簡單來說,通過'我們關愛兒童'公益活動,凡是在Halabo任何一家分店消費,購買產品或是療程,Halabo將會從你的消費中捐出RM1捐助需要幫助的兒童慈善機構。就這麼簡單的一個步驟,我就可以一起為生活在世界各地遭受飢餓蹂躪的兒童對抗飢餓,疾病和貧困。除此之外,我們還致力於為101個國家的兒童提供教育機會和醫療支持,希望更多的兒童能夠獲得適當的護理和教育,藉此改善他們的生活。

最後,我希望Halabo大家庭的這些捐款可以為更多的兒童提供教育,安全的空間和資源,讓兒童免於恐懼。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您的禮物都會對有需要的兒童產生積極的影響。您和我都希望看到他們在夢想中成長,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一代。”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割捨不下的情懷

 時光,總是無情的快速飛逝…;
不知不覺,寫了十四年的部落格…
於是,自動升級為資深博客?


呵呵,都不是重點。

並不忘當初開始寫部落格的初心。

從年少無知,懵懵懂懂的歲月,寫到如今,
一直都不放棄的經營著這塊屬於自己的園地;
從紀錄雞毛蒜皮及芝麻綠豆的小事,
一直到化成文字的心情故事,
再到想與大家分享的各類事...

升格為人母後,

割捨了很多興趣愛好;
健身、舞蹈、唱歌、追星…
唯獨割捨不下的,是部落格。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我的月子日記】:家鄉味濃濃的月子餐

好感恩,此次坐月子,真的做得好幸福。可以在自己的家裏坐月子,那感覺好踏實;有啥地方,比自己的窩更舒服?加上爸爸媽媽老遠的從砂州前來迎接小小妞的出生,月子餐自然少不了媽媽張羅的餐點,所以家鄉味滿滿。當然,婆婆張羅的月子餐也一級棒,她老人家替我燉補,吃到滿40日爲止呢!嗯,再來,很感恩,此次請到了一級棒好的月子嫂,跟我媽媽學會了幾道砂州式的月子餐,爸爸媽媽回鄉后,我依舊可以吃到家鄉味濃濃的月子餐。

我個人雖然比較相信西醫,但因爲家裏有老人家,所以只要覺得不傷感情,不傷身子,我會盡量滿足老人家的要求;好比吃月子餐。

對於月子餐,個人基本要求如下:
(一) 重質不重量;
(二)盡可能少量多餐;
(三)因爲哺乳,不直接喝補酒;燉煮過的就沒問題;
(四)必須有蔬菜;無肉無魚我還可以接受呢;
(五) 每日午餐晚餐前必須吃水果;
(六)基本除了冷飲冷食,以及影響母乳的質量的食物外,沒有特別戒口哦! 

看看我的月子餐吧!我的月子餐,分別由媽媽、婆婆,還有陪月嫂替我張羅的呢;真的好不幸福!感恩啊! 

【我的月子日記】:家鄉味濃濃的月子餐 # 早餐

坐月子期間,每日眼睛一睜開,就有幸福滿滿的早餐。一開始都是些熱騰騰的麵綫湯阿、米粉阿什麽的,吃得好撐。吃了幾日后投降了,告訴陪月嫂說,早餐簡單一些就好,而且分量真的不需要很多,我食量並不大,呵呵~ 後來,就有蛋糕啊,麵包煎蛋什麽的。當然,不變的是每日早餐都必須有美綠!

早餐 #1 米粉湯

看,有蛋有菜還有豬肚,而且好大一碗;新鮮出爐熱騰騰的吃,真的好讚!只是,分量真的好大,我喫不了的說~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那是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馬來文。

近的馬來文優等論,引起了千層浪。政府各領域部份的公務員也被牽連,有部份的公務員更因為SPM馬來文沒考獲尤等而先自行辭職。於是,怨聲四起,罵聲也越演越烈。  當然,不用我多說,大家也應該猜到,罵得最多的,是我們華裔。

好吧,今日我就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一下此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是中學老師,教的是馬來文科。沒錯,我大學主修的就是馬來文。許多人對我的主修科目感到震驚;有者佩服,有者難以置信,有者覺得我「莫名其妙」,好修不修,修馬來文?當然,慶幸的是是,前者居多,呵呵。

只是,我個人認為,把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掌握好,那真的沒有啥好誇獎的;因為那是我的責任,不是嗎?試問這世上,有多少個國家的公民,沒能把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掌握好的?遠的不說,就說說我們的鄰國,印尼和泰國。這兩個國家跟我國一樣,不少的公民都是炎黃子孫呢。但,我相信這兩國的華裔,都把他們國家的官方語言掌握得非常好;對他們而言,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國家的官方語言甚至就是他們的家庭語言呢!不僅如此,他們也絕不會看輕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反觀我國,獨立這麼久以來,要讓我國的華裔把自個兒國家的官方語言掌握好,就永遠是個話題;華裔永遠都會覺得是政府在特意刁難華裔。

想問問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國越來越多的華裔公民,不以自己的母語為家庭語言,也不以國家的官方語言為家庭語言,而是以他們認為高人一等的英語為家庭語言?為什麼呢?是覺得英文遠遠比其它語言來得重要嗎?呵呵,發人深思。

執鞭十餘年來,確實面對了不少華裔孩子們無法把馬來文掌握好來的問題。追根究底,不難發現都是父母灌輸的不對的觀念。

“老師,我爸爸說,國語不重要的,‘夠吃’ 就好。”
“老師,我媽媽說,馬來文出了馬來西亞就沒有用了,學來做什麼?”
“老師,為什麼要學國語,都沒有用的。”

這樣的言論,每一年不知道要聽多少回,也不知道需要苦口婆心多少回去糾正他們的想法。孩子們自幼就被長輩灌輸了類似的想法,試問孩子們又如何會愛上自己的國家語言?就這些被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孩子們甭說愛上國文,他們甚至非常之抗拒和反感。試問,已經抗拒了,又豈能用心把它學好呢?到頭來,吃虧的時候,就責怪政府,爲難華裔。

所以,能不能請求爸爸媽媽們,在掌握馬來文這事情上,灌輸孩子正確的觀念?別再成為孩子們的絆腳石了。告訴孩子,馬來文是我們的官方語言,無論他對別人而言重不重要,無論離開了馬來西亞它重不重要,對我們而言很重要,因為它是我們國家的語言,我們必須愛它,並且把它學好,那絕對是愛國的體現。我們縂不能口裏喊著愛國,但卻抗拒國家的官方語言,或不願意把國家的官方語言掌握好來吧?我相信如果父母都能灌輸孩子正確的想法,孩子們在掌握馬來文的事情上,絕對是積極的。

同樣的,如果我們愛馬來西亞,請把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掌握好。我想,我們應該沒有聽過他國的子民抱怨不想學習自己的國家語言,更沒聽過他國子民輕視和貶低自己的國家語言吧?但為啥唯獨在我國,就有如此現象,並且成為不斷的話題?我想,大家心裡最清楚不過了,對嗎?

再擧個例子。我們敢不敢,或好不好意思告訴外國的朋友,說國家刁難我們,因爲我們沒把國家語言掌握好?即使我們敢說,那聼在外囯朋友的耳裏,也絕對是個「天大的笑話」。

是啊,不要一直只去看馬來西亞虧欠了我們什麽,問一問自己,我們愧欠了馬來西亞什麽。

當然,這一回是政府“馬後砲”,“忽然”來個「馬來文優等」的要求,對大家也或許欠缺「公平」,恐怕殃及的不僅僅是華裔而已,我想其他種族,包括巫族本身也身陷其中。大家可以把它與大選扯上關係,也可以說它是政治把戲。只是,再多的抱怨也無濟於事,不如來個亡羊補牢,把囯語掌握好來。如此一來,未來無論政府對公務員的馬來文水平有啥要求,我們都不會被難倒,對嗎?又或者,我們可以盼望有那麽一日,政府無需開出「馬來文優等」的條例,因爲馬來西亞所有的民族,都很自然的把它掌握好,因爲它是國家官方語言;那會是多令人振奮的事兒呢!


照片取自: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歐洲·德國 | 奧根斯堡 # 美好的晚餐 · Trattoria La Casa Vecchia

前言:
忽然,好想念德國,想念每一次踏足那裏的時光,以及逗留在那裏一切美好的際遇;尤其是歐根斯堡。這古鎮,每次踏足,都會對她多一份眷戀;每次離開,總讓人如此的萬般不捨。她就像一位熟悉的老朋友,雖然距離遙遠,但總是默默等待我再次的踏足。

我不禁自問,下一次再見她,會是啥時候?

是,我相信會再有這麽一天的。上一次踏足,腹裏懷著2個多月的小妞。如今,小妞都兩嵗多了。下一次,我相信會是一家4口一塊踏足這裡。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思緒被拉囘兩年多前的今日。 因爲隔日,我倆就要飛回國了,所以老公位于德國公司的大老闆欲給我們餞行。在他們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家比較傳統的德國料理餐廳享用晚餐。

坦白說,我已經忘了那一日所品嘗的食物之味道,也完全沒用心的去記錄食物的名稱和價格(那是博客的職業病),能拍到幾張照片,已經大感滿意。

是夜的氛圍,實在很好;我只想放下相機,好好的投入難能可貴的聚餐。在座無數人,除了我以外,他們個個都是工程師;有男有女,有來自德國各州的,也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好喜歡跟自己不同工作領域的人抵掌而談,真的獲益良多;喜歡扎實的聊天内容,讓自己增廣見聞之餘,也長了不少知識。除了更了解德國人的生活態度,也去了解跟自己不同工作領域之人的思維和想法。

很欣賞德國的人嚴謹,他們的紳士風度,還有他們的生活態度。

依稀記得,那一夜,餐廳的上桌率蠻高的,可絲毫無人聲鼎沸的吵嚷交談聲,大家都輕聲細語的交談,盡量不打擾其他用餐的客戶。我不禁喃喃自語,德國人,太有素養了吧?也太值得學習了。

是夜,我們一邊品美食、品酒(我除外),一邊切磨箴規。4個大馬人,5個德國人。感謝他們用心的陪伴,讓我們度過了如此美好又難忘的夜晚。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回鄉情結】:回航記 # 小妞第一次回鄉記

鄉之日,
感謝友人——燁,
老遠的把我們送至檳城國際機場。
中午以前,抵達的機場。
對上一次抵達這裡,是半年前的學校假期,
一家三口飛往中國。
那是小妞第一次塔飛機呢。
這一次,一家三口來到這裏,
是隨著雁子回鄉。
雖然不是小妞第一次搭飛機,卻是第一次回鄉。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最美的風景, 是回家的路。

禮張羅得七七八八了,再多一會兒就要奔向機場了。
五味襍成的心情,就會失控的汎濫。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
成長的故鄉對我而言,在最熟悉的感覺裏,滲入了絲絲的陌生感,偷襲著思鄉的情懷。
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商店,還有那或許供多於求的住宅區...;
那些新建的一條條公路大道,通往許多我不曾知道它們存在的地方。
是我太久沒回去,還是那裏發展得太快

這是小妞第一次隨著夫妻倆囘媽媽的家鄉。
雖然不是小妞第一次搭飛機,但她或許還不知道,她需要跟著爸爸媽媽,受盡了轉機之苦,乘搭2趟航班,才能抵達媽媽成長的故鄉;而媽媽成長的故鄉,對她卻是如此之陌生。

細細數來,落地生根在檳城,17年餘了。
這17年内,似乎雁爸雁媽來檳城的次數,要多過於雁子飛回鄉的次數。

雖說現在交通發達,但嫁得遠和嫁得近,還真有區別
車程和飛程所能抵達的距離,天淵之別的差距,何況兩趟?還得飛越南中國海。
別説什麽有心回家不怕遠,很多時候,現實生活要比一切都來得強。
多少時候,囘一趟家的距離,比出國還遠呢。
最終有心無力。

挂念的,除了遠在故鄉的親人,朋友之外,就是那裏朝思慕想的家鄉味。
糟菜米粉、乾盤面、叻沙、臭支柴湯、紅酒麵綫、黑橄欖、野厥炒紅酒、馬尼菜炒蛋、拉子茄...等等等,都是在檳城既使有錢也吃不到的家鄉味。每次回鄉,不得自己有多幾個胃呢!

還有,有多少年沒吃到砂州的野榴蓮?這個季節,它們開花結果了嗎? 
還有那僅在砂州才能吃到的野水果 「Engkala」,有上市嗎?

嗯,難得回鄉,每一分鐘都如此的難能可貴。
基本想把時間都留給家人,僅約了好友知己,以及想見面的人見面。

還有,若果時間允許,還真想踏足那些懷念的老地方,老路綫。
找回一些熟悉感,還有那些叛逆日子所留下來的成長。

最期待的航班,是回鄉的飛行;
最美的風景, 是回家的路。

外面的風景再美,也抵不過回家的那條路。
於是,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回家,帶上愛和期準,踏上那條風景最美的路,一路向著溫暖出發...
久違的故鄉,雁子帶上最愛的老公和孩子回來咯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別丟下孩子給父母,自己旅行去。

相信,咱們周邊都有這樣的親朋慼友:你單身的時候,大家就問啥時候交男朋友;你有男朋友的時候,大家就問啥時候結婚;你結婚之後,大家就問啥時候生孩子;等你有了孩子以後,就問你啥時候生第二個。反正「問題」就以此類推,縂有問不完的「問題」,呵呵~ 很多時候,關心和八卦,就這麽一線之差。

我倆結婚后最初的兩年,「有BB了嗎?」這個問題也從無數人的口中抛出。有時候我會將我們的想法加以解釋,但有時候我置之不理。畢竟,那是我們人生的規劃,不會因爲任何人改變。

我倆結婚的時候就約定好,先享受兩年的二人世界后,才決定生兒育女。對我倆而言,養兒育女是很慎重的考慮,因爲那是一輩子的責任,也是一輩子最甜蜜的負擔。所以,我倆想在方方面面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后,才開始準備迎接愛情結晶的到來。

我倆都比較「愛玩」,所以婚後,我們在約定的兩年内,四處遊玩。雖不至於「周遊列國」,但至少依據當時的經濟能力,去了想去的地方。用了足足兩年的時間,當我們確認無論經濟上或心理上都預備好后,才預備懷孕的事宜。

迎接小寶貝的到來之後,我倆很清楚,生活的模式必須改變,因爲我們不再是雙人行了,許多事情必須犧牲,包括自由,包括私人空間,人生規劃,等等等。孩子是我們選擇將他帶來這個世界的,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付起所有的責任;愛、陪伴、衣食住行、教育,等等等。他們不是「東西」,呼之則來、煇之則去。

一向以來,我們都不主張將孩子交由家長照顧。父母已經很辛苦將我們拉扯長大,難道老來還有義務替我們帶孩子?雖然在這個年代,交由父母照顧纔是最放心的選擇,但試問父母有何義務替我們帶孩子?將心比心,以後我們自己老了,是否願意為孩子帶孩子?然,因爲愛我們,父母一次次的妥協。

所以,我很佩服身邊那些爲了孩子而選擇辭職當全職媽媽的朋友們。他們其實也可以選擇把孩子交給父母親照顧,但因爲愛父母,所以選擇自己照顧。夫妻倆寧可少一分薪水,省吃減用,不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父母。

奈何,現在所看到的趨勢,是許多夫婦生了孩子后,交由日益年邁的父母親幫忙照顧。因爲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們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想啥時候把孩子交托父母都無所謂。有所甚至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何等要不得的想法啊!

更讓人無可奈何的是,當他們覺得在工作上壓力得無法喘氣的時候,會選擇旅行來進行所謂的減壓方式。這個時候,又是很理所當然的想都沒想的將孩子或孩子們交托給父母,然後會選擇要嘛跟友人一塊出走,要嘛夫妻一塊出走。

是啊,無可否認,現在的工作壓力真的很大,但幫忙帶孩子的父母壓力不見得小。有沒有想過,父母也需要休息?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帶著輕鬆的心情到他國遊山玩水,吃喝玩樂的時候,父母在替我們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和壓力?上班面對壓力的我們,需要休息,父母何嘗不是?千萬別只想到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還有孩子們的感受。

所以,若果平日已經勞煩父母替我們帶孩子,下次出遊,不妨把父母帶上啊。他們跟我們一樣,也需要喘氣的空間,他們也需要放鬆心情。再則,也帶上孩子一塊去旅行吧!或許,帶上孩子真的會很「麻煩」,很多行程會受到局限,但,帶上孩子一塊出遊,不僅可以免掉思念之苦,它也絕對是很棒的親子時光,可以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尤其是成長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呵護。別忘了,成長期的孩子,會把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並潛移默化的學習和模仿著。如果今日他看到父母老「扔下」自己、扔下爺爺奶奶、公公婆婆自個兒去逍遙快活去,那或許日後,他也會丟下我們,自個兒「享受」去啊。

所以,下回旅行,帶上孩子吧!如果可以,也帶上父母吧!一家人一塊旅行所創造的回憶,絕對是無限的美好的啊!那絕對比自己出遊來得更具意義啊!我是不斷如是提醒自己的,也與大家共勉。

照片取自: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將友誼保存,將青春定格 ♥

許是遠離他鄉生活的緣故,我格外注重友情。
在我身邊,沒有老同學,沒有老朋友;就連最好的朋友知己,全都在隔著南中國海的對岸。
十餘年前,離開了最熟悉的成長環境,奔向象牙塔追求自己的夢想的那一刻的同時,
我知道,我將失去很多,也需要犧牲很多;其中當然包括友情。

回想當初,稚嫩的自己,簡單的收拾了行李,打了飛往檳城的單程機票。
一個人,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環境,懵懵懂懂的開始了追夢的生活。
只是沒料,當初的追夢,一追就扎根。

期間,想念家人,想念老朋友的噓寒問暖,想念熟悉的家鄉味,想念那些最熟悉的成長環境。
於是,太多時候,想念伴隨而來的,是思緒萬千的回憶。
太多事情,囘不去原來的樣子;於是學習了釋懷,學習了接受。

然後,用了好多年的時間,讓自己愛上檳城;這座城市對我而言,即熟悉又陌生。
人生許多重要的事兒,都在這座城市上演:信主、戴上四方帽、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孩子。
也在這座城市裏,經歷了每一個極端的起落沉浮,然後一次次堅強的站起來。

當然,也在這座城市裏,遇見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
有些人,只是我人生的過客;走入我的生命,給我上了一堂課后就轉身離開。
有些人,走入我的生命,在我的生命劇本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離不棄。

不怕真壞人,只怕假好人。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經歷了友情的背叛;
尤其在這繁華璀璨的都市裏,在那美艷動人的面具下,多少時候看不清面具下的僞善。
於是更珍惜樸實真實的友誼,
也學會了包容每一個人的不完美,就像他們包容了我的不完美一樣。

當然,也學會了珍惜那些珍惜我的人。

已過六月的假期,拉著兩位與我一樣遠離他鄉到檳城工作的砂州友人,踏入攝影棚,讓鎂光燈將我們的友誼保存。

幕後花絮

某日的下班后,一行3人,帶著期待無比的心情,來到了鎮上某家婚紗舘。先開始了更衣及化妝的程序。

話説,在工作人員的再三建議下,我鼓起了勇氣,套上了一套對我個人而言及至性感的婚紗。我啊,再三確認了我們的攝影師是女生后,最終贊成工作人員為我挑選的婚紗。話説,我也只敢在攝影棚内性感啦。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一個孝順的孩子。

熱的下午,按照預約時間,
來到了鎮上一家老眼鏡專門店。
話説,前幾日,老公的鏡框硬生被小妞扭斷了... 咳~
必須得驗配一副新的。

推開大門,發現客人一如既往的門庭若市。
雖然是預約了,但還是得等,但個人覺得,等得有價值。

等什麽呢?等待經驗豐富的老驗光師親自為老公測試眼睛的近視度。
老師傅可認真了,一般測試一個客人,至少也要20分鐘;
無論滿意度或精准度都是百分百,呵呵~

小妞剛好在我懷裏睡著了。
我抱著小妞,靜靜的在一旁等。

老店的木門,不斷的開了又関,関了又開。
除了華裔客人,偶爾會看到友族同胞。

熙攘的來去客人中,忽然看見一對印族母子推開大門走入店内。
從他們的對話中,我聽到母親「責問」孩子,為什麽把她帶到這裡來。
好巧,他們後來就在我邊上坐了下來,繼續他們的對話。

他們一時以馬來語對話,一時以泰米爾文對話;
我雖然聼明白一句沒聼明白一句的,但整體還是明白的。

原來啊,孩子發現母親這段時間閲讀報紙有些吃力,
很多時候已經看不清楚報章上的白紙黑字,尤其是字體小的報導,估計是老花了。
孩子多次建議母親驗配一副眼鏡,但母親總是拒絕。
或許,老人家不想花錢...
後來,無計可施之下,這孩子只好將母親「騙」來了;
説是要帶媽媽去購物,結果車子一拐,就來到這裡了。

坐在我身邊的母親,繼續跟孩子嚷嚷,
責問孩子爲什麽騙她,然後不斷跟孩子說她不需要驗配眼鏡,不想花錢。
我看著一旁高大威猛的兒子,
大手掌不斷一次又一次的落在母親的腿上,
臉帶溫柔的笑容,一次又一次的安慰並説服其母親,
那腔調,那説話的口吻,從滿著對母親的耐性...

我在一旁,靜靜的看著,聼著。
終于,還是忍不住,在適當的時機,插上一嘴。

“阿姨,您的孩子真好,帶您來配眼鏡” ,我微笑著說。
母子倆同時望向了我,然後兩人囘我以非常令我感動的笑容:
母親囘我的是幸福感恩的笑容,孩子囘我的是有些害臊的笑容。
我看在眼裏,融化在心裏。

母親看著我的同時,輕輕的跟我點了兩下頭。
我知道,她那是跟我表示說,她認同我說的,她孩子很好。

“阿姨,您不用擔心,這個老師傅很好的。而且,這裡的價錢,不會太貴”,我接著說。
“是啊,我就看媽媽最近看報章很是吃力,就一直讓她來,可她就是不肯”,孩子回應我說。
“我不需要啦,還可以看到...” 母親解釋著說。
“阿姨,就聼孩子的,配一副吧。這家眼鏡店老闆人很好的,價格非常公道的,不用擔心。配了眼鏡,看報紙可清楚了,”我接著說。

“真的嗎?”母親半信半疑的。
“真的,相信我”,我繼續解釋。

孩子這個時候把我的話接著說下去,繼續游說她目前配眼鏡的事。
我也剛好抓緊了時間,跟老公一塊挑一副適合他的眼鏡框。
挑選好后,我繼續囘到位子上坐下,老公則讓老師傅替他確定眼鏡的舒適度。
剛剛那媽媽的孩子這個時候剛好離開,跟店員查詢一些事情,
我於是乘孩子不在的時候,乘機跟母親竊竊私語幾句。

“阿姨,您的孩子真的很好,他知道您看不清楚很辛苦,所以擔心。您看,他現在還陪著您來,您就答應孩子,配一副眼鏡吧。”
母親似乎有被説服了,輕輕的點了兩下頭。
她臉上那幸福的笑容,我到現在還清晰的記得。
“現在很少這麽孝順的年輕熱人了,阿姨,你真好命。”
“是啊...” 目前很慈祥的回答說。

就這樣,我們繼續了簡短的話題。
從母親口中,我後來知道,這母親共有4個孩子;
這年輕人排行第二,並且才23嵗。

這個時候,孩子從新在媽媽身邊坐了下來;
我老公驗配眼鏡的事宜也剛好辦完了。
於是我們便準備離開。
離開前,我望著那個年輕人,說:
“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神眷顧你這樣的孩子。”

那年輕人喊羞答答的看著我,
舉起了他的右手,將食指及拇指靠近的做出一個比量的動作,嘴裏低聲細語的說:
“一點點好而已”...
母親這個時候笑了。
“那就要好多多,神疼愛好的孩子...”,我接著微笑著說。

我們的對話,在非常愉悅的氛圍下結束。
當我欲起身離開時,母子倆忽然轉過來跟我說謝謝。
沒預料到他們會跟我說謝謝的我,一時還真的反應不過來,
支支吾吾的回答說沒關係沒關係,
之後就跟他們道別離開了。

上了車之後,心裏很是感觸。
後來仔細想一想,其實,是我應該感謝他們才對。
是他們讓我感受到如此溫馨感人的故事。
雖然不是什麽轟轟烈烈的孝敬故事,
但它絕對是平凡但實際生活中很棒的孝敬例子。
是他們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孝敬父母的孩子的。

照片取自: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致失落老師們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事們,

不好意思,一時有感而發,於是寫了這封信。如果我的文字太情緒化,請原諒。

每年這個時候,大馬教育文憑考試成績(SPM)就會放榜。領成績的時候,縂有人歡喜有人愁。當然,在我國,大家的焦點幾乎都集中在 “A”身上。大家關注的,是誰誰誰考獲幾顆 “A”。然後,考取佳績的學生們,就會光榮的登上學校以及各大報章的「榮譽榜」,而後開開心心的跟家長慶祝去。

可惜,不是每所學校在SPM成績放榜的時候,雀躍的氛圍遠遠蓋過憂愁的氛圍,對嗎?不知道你的學校如何?我任教的中學,是被歸納入第5等級(Band 5)的學校。原諒我消極的說,吾校SPM的成績,豈能與他校相比?偶爾有一、兩個學生的成績大放異彩,就會成爲學校的焦點,因爲在我校,他們基本屬於「稀有品種」。

吾校學生的來源,難聽一點說,基本都是籮底橙 。不能說全數不好,但成績(UPSR)不好以及中等的佔絕大部分。當中,不乏全科不及格的學生;有些甚至僅有小學的程度。光想,都知道教育的工作有多艱苦。

然,在我們有限的教學職業生涯裡,卻經常聽到一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於是,我們這些所謂的靈魂工程師,被迫背著沉重的負擔,努力的完成使命。天知道我們付出多少,努力的教導輔導,包括一些幾乎文盲的學生。於是,比起他校,我們得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教導他們。每一堂課,都是學生的程度和課程之間的拉鋸戰;課餘時間給他們個別輔導,外加補課、補課、再補課,以及各類的活動,使勁法子把學生往前推。

可惜,多少時候,收穫和付出不成正比。當成績放榜,學生成績表現下滑的時候,矛頭就會指向我們。沒有人會記得我們付出了多少;沒有人會記得,每日放學后我們犧牲時間,免費的替學生們補課;沒有人會記得,我們犧牲假日囘校給學生補課;更沒有人記得,爲了這麽一群學生,我們如何的費盡心機。一切付出似乎隨著“沒有上升”的成績表現而瞬間化爲烏有。一切的一切,只因爲那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但,真的是這樣嗎?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成立嗎?
如果可以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我們就可以說: “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
我們就可以說: 沒有打不贏的戰,只有不會打戰的將軍”; 
我們就可以說: 沒有打不贏的官司,只有不會打的律師”;
我們就可以說: 沒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會破案的警察;” 
我們就可以說: 沒有管理不好的單位,只有不會管理的領導”; 
這樣的推理,成立嗎?

我個人好喜歡第二句:“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因爲這理念很明顯的就是強詞奪理。沒有治不好的病?那恐怕當所有醫生都盡心盡力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沒有人因病死亡?就好比當老師們都是“會教書”的好老師,那恐怕成績放榜的時候,每個學生的成績都大放異彩。

可見,這句話的理念根本無法成立。多少老師為了學生的學業絞盡腦汁,操碎了心,到頭來換來就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而得不到一句感激的話,或甚至被指責我們教師沒盡力,沒本領,沒技術。仿佛孩子的“成績”,就表明了一切。所以,同事們,我們捫心自問,如果對「無從下手」,頑固不化的學生也已經盡心盡力,那就問心無愧,因爲孩子的教育絕對不僅僅是老師的問題;父母及社會尤其需要負上最大的責任。如果學生的成績不好,怪罪于老師,那試問孩子考取好成績的時候,是不是全都歸功於老師?

我個人覺得,學生的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學生5、6年的中學生涯中,在校學習的,不僅僅是學業上的知識,還有思想品德上的成形與成長;那些都是評估制度無法評估的成長。當然,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說成績不重要,但它絕對不能代表一切。不能因爲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而否決老師們所有的付出。  

所以,失落的同事們
如果,學生沒有因爲考取的好成績或不好的成績而記得跟你說一聲謝謝...;
如果, 家長沒有因爲你曾經的付出而記得跟你說一聲謝謝...;
如果,校方沒有因爲你曾經的付出,即便成績下滑而記得你說一聲謝謝,反之怪罪于你,
別灰心,別氣餒,別喪志

因爲,我們用心的教育,本來就不為討一份功勞,也不求回報。我們付出的多少,沒有人真正知道,包括校方、家長、甚至學生本身,但我們自己最清楚所以,別因他人否認了我們否認自己。相反的,我們要肯定自己。當然,我們是人,不是神,我們也有不足,所以肯定自己的同時,讓我們也一起自我檢討,然後力求上進,提升自己方方面面的教學技術和技巧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這一份工作,本來就是良心的工作,也是最艱巨的工作所以,當社會帶著極高的要求來要求我們時,無論願不願意,只要還有那一份熱忱,我們都得批上超人的外套,繼續這份教育的使命。已過剛放榜的成績,就讓它過去,因爲眼前還有一批又一批即將面對考試的學生。所以,親愛的同事們,照顧好身子,養好精神,養好體力,前方還有很多戰要打。就讓我們繼續默默地將數以萬計擱淺在海灘上的海星,丟囘海里;能盡力救幾個,是幾個。哪怕海星一去不囘,哪怕沒有人知道我們到底爲了把擱淺的海星抛囘大海而精疲力盡。最重要的是,海星繼續好好的活下去,對嗎。


靚麗雁子  啓

照片取自:




 








精選文章

法國·巴黎 | 戰利品·CHANEL包包&長皮夾。